我之前做项目的时候,特别依赖苹果备忘录的录音功能——不管是项目会议、客户沟通还是行业讲座,掏出手机录一段,比手写笔记快多了。但有次项目启动会,我录了整整一个半小时,事后想用内置的转文字功能整理纪要,结果差点崩溃:“用户留存率”被转成“用户刘存率”,“资源需求”变成“资源须求”,关键数据全错不说,还没有分段,我只好一边听录音一边手动改,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整理完,那天加班到九点多,差点误了和朋友的约。
那时候我就想,内置功能也就应付应付短录音,稍微复杂点的场景根本扛不住。我需要的是那种“聪明”点的工具:得准确识别专业术语,得自动区分说话人,最好还能把内容结构化,比如把会议里的action items、课程里的知识点自动列出来,这样我不用再费脑子梳理逻辑。
展开剩余75%后来朋友给我推荐了听脑AI,说它是专门做语音转文字的,支持好多场景。我抱着试试的心态下载了,刚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——打开APP,它先让我选应用场景,有会议记录、课程学习、内容创作、销售跟进,我选了最常用的“会议记录”,然后从备忘录里导出录音传上去。没想到才过了五分钟,就弹出了转写结果,我点开一看,眼睛都亮了:录音里我们项目组三个人的发言被自动分开了,每段话前面都标了名字,“Q3目标:用户增长20%”“资源需求:新增两个开发人员”这些关键内容还被加粗了,甚至自动生成了一个“行动项”清单,把每个人要做的事列得清清楚楚。我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措辞,就能直接发给领导,比之前省了整整一个半小时。
从那以后,我就成了听脑AI的常客,慢慢摸透了它的“脾气”。比如课程学习场景,我上次听一个行业前辈的讲座,他带点江浙方言,用备忘录录了之后,内置功能转出来的文字好多地方“不知所云”,用听脑AI选了“课程学习”场景,居然把方言都识别对了,还自动提取了“AI落地的三个核心要素”“数据隐私的处理方法”这些关键知识点,列成了bullet点,我复习的时候直接看这个清单,比翻笔记本高效多了。还有多语言转写,上个月听一个英文webinar,讲生成式AI的,用备忘录录了之后,内置功能把“transformer model”转成了“transmitter model”,用听脑AI选了“英文场景”,转出来的文字准确率特别高,连“self-attention mechanism”这种专业术语都没出错,我直接把转写内容复制到文档里,省了好多翻译时间。
我还发现它的技术特色特别贴合日常使用:云端处理真的很方便,我有时候在地铁上录了一段思路,到公司打开电脑,转写结果已经同步好了,不用再发邮件或者传文件;多设备访问也很贴心,我用手机、平板、电脑都能登录,不管在哪都能随时查看转好的文字;团队协作功能更是帮了大忙,上次项目评审会,我用备忘录录了音,转好之后直接分享给项目组,同事们可以在上面添加评论,比如给某个行动项加负责人,或者补充我漏听的细节,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发个word文档来回改。
不过它也不是完美的,有时候网络不好的时候,上传录音会有点卡顿,不过等网络恢复了,它会自动继续处理,不会丢内容;还有一次,我录了一个特别专业的医学会议,里面有“免疫检查点抑制剂”这种生僻词,转写的时候有点偏差,我手动改了一下,也就花了一分钟,比手动整理强太多了。
让我惊喜的是,它的应用场景比我想象的还广。除了会议和课程,我最近开始用它做内容创作——有时候我会用备忘录录下自己的写作思路,比如“关于AI产品设计的三点思考”,然后选“内容创作”场景,转出来的文字会自动整理成大纲,比如“1. 用户需求挖掘;2. 技术可行性评估;3. 迭代优化方法”,我直接在这个大纲基础上扩展,比盯着空白文档发呆效率高多了。我们销售团队的同事也在用,他们带客户拜访的时候,用备忘录录下沟通内容,转的时候选“销售跟进”场景,听脑AI会自动提取客户的需求点,比如“需要定制化的CRM系统”“希望集成现有ERP”,还有客户的顾虑,比如“担心数据安全”,他们跟进的时候直接对着这些点准备方案,命中率高了不少。
用了这几个月,我觉得听脑AI确实解决了我用苹果备忘录录音的最大痛点——再也不用花大量时间手动整理文字了。给大家几个小建议:首先,一定要选对场景,不同场景的处理逻辑不一样,比如会议场景会重点分speaker和行动项,课程场景会重点提知识点,选对了才能发挥它的优势;其次,利用好实时同步,手机录了电脑马上能看,不用来回传;还有,团队协作可以多试试,比如会议纪要分享给同事,一起编辑更高效;最后,复杂术语可以稍微检查一下,但一般来说,它的准确率已经足够应付大部分情况了。
如果你也像我之前那样,被苹果备忘录录音转文字的问题困扰,不妨试试听脑AI,说不定能帮你省出很多时间,做更重要的事。
发布于:河北省华亿配资-正规的配资炒股平台-广州证券公司配资一览表最新-网上股票配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