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60年5月,随着太平天国陈玉成与李秀成两路大军的崛起,太平军接连攻下苏南一带的多个城市——常州、宜兴、无锡、江阴、苏州、昆山、太仓、青浦、松江等地,这一系列战役的胜利,标志着太平军迎来了又一个辉煌的高峰期。
此时的太平天国领土已覆盖安徽、浙江、江苏部分地区,虽然面积不算太广,但已牢牢控制了清朝财赋的核心地带——苏南地区。这个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经济命脉所在,俗话说“苏湖熟,天下足”,尤其是漕粮,苏南地区就占了全国的一半。对太平天国来说,占领这一地区不仅能迅速增强实力,还能打击清朝财政,使得本已捉襟见肘的清政府雪上加霜。
此外,英法联军此时正在天津与清政府进行战斗,清朝由于顾此失彼,太平天国本就岌岌可危的局面,似乎因为这一外部压力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。
展开剩余84%李秀成此时将目光投向了上海——一个在当时并不显眼的小县城,隶属于江苏松江府,尚未发展成为后来的国际大都市。上海县是苏南地区唯一未被太平军占领的城市,也是当时中国的一个重要口岸。只要拿下这里,太平军不仅能获得出海口,还能从列强手中购买大量的新式武器,从而为推翻清朝、改朝换代提供强大支持。李秀成充满信心,毕竟苏州、常州这样的重镇他都轻松拿下,上海这样的县城又岂会是难关?
然而,李秀成并未预料到,接下来的战斗将彻底扭转太平天国的命运。
上海的开埠口岸设立源于《南京条约》的签订,条约中规定,列强可在中国建立租界。虽然上海那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县城,但却已经有了规模相当大的英国租界。这为日后的战斗埋下了隐患。
当得知太平军即将进攻上海时,时任苏松太道的吴煦非常焦虑。吴煦虽然并非忠臣,但在上海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,尤其是和洋人勾结、走私鸦片的生意。若上海落入太平军手中,他的生意将彻底泡汤。为了自保,吴煦不惜花重金,从租界雇佣了200名洋人,组建了“洋枪队”。这一队伍虽然名为“洋枪队”,实际上人数远不止200人,总人数接近2000人,其中大部分是雇佣的中国士兵,全部装备了洋枪,接受洋军官的指挥,准备与太平军展开殊死搏斗。
1860年7月,李秀成派兵进攻上海。双方的战斗起初互有胜负,洋枪队虽然迅速组建,但火力十分强大,多次交手后,太平军并未占到太大便宜。李秀成无奈,最终决定动用全部精锐兵力。终于,在青浦一战中,太平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,打死洋枪队700余人,缴获洋枪2000余支,铁炮百余门,堪称大捷。
然而,战斗并未因此平息,洋枪队联合清军再次发起反攻,尽管如此,太平军仍然击败了对方,歼敌百余人。尽管洋枪队人数少,太平军也占有绝对优势,但他们的连续胜利,依然未能在上海城外彻底压制敌军。
就在这时,李秀成产生了轻敌心理,认为上海守军已经无力抵抗,便只安排了3000人的部队进攻。结果,这支小部队未能突破敌人防线,反而在洋枪队的猛烈火力下遭遇惨败,最终不得不撤退。
但这场失利并不仅仅是一个战术失败。随着战斗的继续,黄浦江上的英国舰队逐渐误判太平军将要衰败。为了保全自身利益,英军决定开火。面对英军的炮火,太平军瞬间崩溃,局部战败迅速演变为全面溃败,李秀成的东征计划就此彻底宣告失败。
与此同时,清政府的湘军也在曾国藩的指挥下,向太平军西线发起了进攻。曾国藩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,先后攻下了潜山、清溪、枞阳等地,形成了对安庆的围困。
安庆是太平天国的战略重镇,陈玉成和李秀成决定采取“围魏救赵”的战略,准备逼迫曾国藩撤军。然而,曾国藩并未上当,依旧坚定不移地围攻安庆。随着左宗棠的楚军加入,太平军的形势变得极其严峻。
左宗棠在战场上表现出色,短短十天就与太平军精锐作战四次,三胜一负,迫使陈玉成放弃围魏救赵,急忙赶回安庆。然而,李秀成却始终没有反应过来,继续在鄂东地区进行攻城略地,完全没有关心西线的战事。
李秀成的不作为让陈玉成不得不独自面对压力,安庆城被围困了一年,兵员和粮草早已耗尽。最终,陈玉成决定集中八万大军,与湘军决一死战。然而,湘军的防线早已固若金汤,尽管陈玉成全力督战,最终仍未能突破,战局逐渐恶化。
此时,洪秀全为了鼓励陈玉成的下属,虽然剥夺了陈玉成“英王”的头衔,但为了稳住军心,仍然任命了陈玉成麾下的其他将领为王。然而,这一举动却严重削弱了陈玉成在军中的领导权。面对局势的变化,陈玉成心灰意冷,士气大幅下滑。
就在这时,1862年1月,清军将领多隆阿再次发动进攻,目标直指已经势弱的陈玉成,李秀成却未曾及时支援。无奈之下,陈玉成只得向洪秀全求救,但这一次援军未能及时到达。
在无助的情况下,陈玉成决定北上寿州,听从昔日部将苗沛霖的建议。然而,苗沛霖的所作所为让他没想到,竟然将陈玉成出卖给了清军,导致他被捕,太平天国的核心支柱之一彻底崩塌。
在陈玉成倒台后,清军很快将注意力转向李秀成。虽然李秀成凭借前期的战功在浙江一带发展迅速,但随着湘军、淮军的推进,李秀成也难逃命运的制裁。
李秀成曾尝试通过与列强谈判争取支持,但列强对太平天国的衰落漠不关心,英国海军表示,他们的唯一诉求是保证不干涉英国的贸易。最终,1862年10月,李鸿章指挥的淮军发动全面攻势,太平军在多次战斗中节节败退,最终失去苏南地区,并被湘军围困在天京。
李秀成与洪秀全的矛盾也愈发尖锐,洪秀全甚至亲自催促李秀成支援,直言“若不遵诏,国法难容”。然而,李秀成依然未能及时抵达,最终,1864年7月19日,天京被清军攻陷,太平天国灭亡,历史上这场宏大的反清运动彻底烟消云散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亿配资-正规的配资炒股平台-广州证券公司配资一览表最新-网上股票配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